首页» 师生风采

倪伟2014~2015学年度学业导师总结

发布日期:2019-06-07 作者:

学业导师工作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每一次承担这一角色都使得我在不断完善工作的过程中完善自我。第一次承担社会工作专业的学业导师是2012年九月,那一年的探索,使我确定了学业导师的重要性,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典型的比如全国招生带来的地区文化差异,使学生在进入高校后在生活、学业、心理各方面出现了适应问题,需要对这部分群体进行特殊的介入。所以2013年,当我有机会承担学业导师的工作时,本着“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的总体要求,对本人负责的12名外省学生开始有针对性的导师工作,在此过程中突出专业特色。2015年,第三次开始了对新生承担学业导师的责任,这一次,在总结之前的经验的基础上,针对出现的新情况——清一色的女孩子,我从女性社会工作的视角展开工作,我称她们为“七仙女”,以女性社工的身份介入她们的学习、生活、爱情、人际关系……

社会工作是本着“助人自助”的原则,帮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而女性大学生的面临的问题除了要借鉴社会工作中的小组工作方法,通过群体活动解决问题。也需要真独一具体的问题一对一的开展个案工作,尤其是当带女大学生突出的情感和社交问题,尤其值得关注和做出相应的指导。现就一年学业导师的工作做了简单的整理:

首先,针对共性问题开展小组工作。

1、组织工作小组。在工作过程中有效的发展之前自己学业导师引导的大二学生(共8人)组成工作小组,对我即将展开工作的新生开展适应性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公布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小组工作对于解决青少年群体性问题有明显的效果,本着帮助新生,同时增加本专业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原则,组成“大学新生适应性”工作组,并筹备工作计划。

2、建立专业关系。包含了文化差异、经济差异、社会差异的学生不能简单地放到一个熔炉里进行改造和定型。确定学业导师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和学生进行了第一次座谈,主题就是对成员的初步认识。尽管时间短暂,无法完全了解,但在此基础上,留下了各自的联系方式,并建立的公共的QQ群和微信平台,保证了在以后的一年里和每个同学的私下交流可能,为进一步开展小组工作留下了空间。

3、安抚离别情感。今年找什同样来自五湖四海,很多人是第一次离开自己的父母,女孩子在第一次长时间离开自己的父母、亲人,首先面对的就是情感的缺失。所以工作组开展的第二项工作就是同学安排到一个小组里面,通过小组活动,建立专业关系和小组关系,使新生在最短的时间里认识新同学,宣泄离家的负面情绪,建立友谊,解决情感问题。

4、重塑专业认知。经过几年的发展,社会工作在考生和家长中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知名度,但是大家对这个专业的认知还是处于“知其名不知其所以名”的状态,所以第二次小组聚会,简单的介绍专业的性质、内容、发展方向以及专业的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并且解答学生对专业的迷茫之处,使其对专业有个初步的了解。只有真正认识了专业,才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专业兴趣;同时,也赋予学生再次选择和重新规划的机会。并告知成员,我们正在进行的,是小组工作,是专业的方法。

5、探索学习方法。高中的传统教育方法,长期的应试学习,使中国大学生在初入大学的学习出现适应问题。没有办主任的指导、没有学习时间限制、学习内容的规范。高中的重复式学习干扰了学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使其面对大学开放、全面、多元化的学习,出现了很多困扰。具备经验的工作者第三项工作就是对新生的学习进行引导,告知并一起探讨其可能在学习中产生的障碍,一起探索解决方法。

6、设定学业目标。在一起探讨了生活、学习困扰之后,工作组开始组织成员对面对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大多数学生尽管不能做出长远的人生规划,但是开始尝试计划学习,组成学习小组,在相互的帮助下,彼此的监督中,开启大学新生活。并且在“适应性小组”即将结束之时,告知对方,我们一直在一起进行的让他们进行有趣的活动,并且从中收获成长的,就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专业方法,使成员对专业有了更直观的认识,确定今后四年学习方向。

其次,特殊问题的个案服务。

大学生活维系四年,而人最为不稳定的因素,每时每刻都能发生变化,尽管经过多次的小组活动,已经帮助新生在思想、生活、学习、心理各方面进行了疏导,但是为了防止出现波动,定期安排了回访和跟踪,并且针对个别成员的特殊问题开展了个案工作,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缓解压力。首先就是情感问题,女性群体相对于男性群体,她们的情感敏感度要更高。女生的寝室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她们的人际关系更为亲密,也更为容易被细节所影响,如何引导她们的友谊观是极为重要的内容,在工作的过程中发现,确实有女生在初次接触寝室生活时,出现了困难;也有女生在两性关系中出现的调整困难。这些问题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大学生群体中越来越普遍的问题,是需要正式而不是回避的问题,传统的大学生工作,关注的往往是学习和生活方面的问题,但情感和情绪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当代大学生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在导师面前展现的脆弱实在是应该引起学校的关注,作为学业导师和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曾不止一次的对我的学生进行情绪疏导和观念引导,也渐渐地发现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我们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缺失。尽管我解决了部分学生的问题,但是我仍感到深深的遗憾和担忧。

今天,这一轮学业导师的工作马上就结束了,随着与同学们的接触逐步增多,一方面,自己越来越享受这份工作,教与学的互动让作为教师的我收获远远大于付出,也更多的认识到教师这份工作,责任大于能力,态度重于知识。

但是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自己也颇有感悟:首先,导生的作用,在“适应性小组”的进行中,反复出现“倒退”现象,寻求原因的过程中发现,部分成员受到学长的负面情绪和信息的影响,使得工作成果需要不断巩固。所以建议选择能给专业新生带来正能量的导生;其次,建立上下界“帮扶”,由优秀的学长一对一或一对多帮扶,提升学生的责任感,同时也提升学业导师制度的效果;第三,不断的更新对学生认知,尤其是特殊问题(例如女性问题),作为一个师范院校,应该开展相应的工作坊,专门解决;第四,学业导师的专业性问题,尤其是设计到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情感、心理问题,还是需要老师有一定专业知识,希望可以开展相应的学业导师培训工作。



相关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