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师资队伍» 优秀导师简介

邹方红

发布日期:2019-07-25 作者:

2018-2019学年学业导师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历史学 邹方红

2018年9月至2019年7月,邹方红老师担任了历史学1803王子超、吴梦兰、王丽莎和刘庭凤4名学生学业导师。他们来自安徽与贵州,千里迢迢到异乡求学。第一次见到他们,他们的表情一直定格在老师的脑海中,稚嫩、质朴、紧张、不敢说话,有种失去依靠、没有保护的不安情绪,这不禁让老师也想起36年前她离家求学时离开亲人的害怕感与不知如何应对大学学习生活的无奈感的情形,使她产生了一种要去深入了解、理解他们,拉近她们彼此距离的想法。学业导师,是他们开始大学生活后私下接触最多的老师,如何引导他们、成为引路人是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熟悉学生,了解学生,建立彼此信任关系。

针对大一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专业学习、就业等方面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困惑,邹方红老师通过经常性、对面交流沟通,倾听他们各方面想法,通过指导老师发现学生们普遍存在许多问题

1.对大学生活的渴望与迷惘。结束中学学习阶段进入大学校园,一切都很新鲜,有些同学甚至还没有从高考后的休息期转变过来,感觉上了大学管自己的人少了,很自由,但同时又感到很失落,不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和安排大量课余时间。

2、对大学生活没有清晰规划,学习目标不够明确。四年大学应该如何度过,实现什么样的目标?未来想做什么?没有准确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学生有求知欲望,但由于缺乏正确引导,致使对大学学习目标无法明确定位,做出科学的规划。很多同学甚至还停留在,上了大学,只要考试及格混四年的状态。

3.不适应大学学习,缺乏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学教师的授课方法和方式与中学教师完全不同,大学讲授的课程门数较多;每堂课讲授的内容和能力要求难以应对如何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懵懂而无法选择。不知道如何学习,跟不上有的老师上课节奏,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

4.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清楚,对毕业时个人需要达到培养要求也不了解。

5.学生家庭状况有很大差异,每个人学习基础参差不齐。老师所指导的4人3个来自贵州,刘庭凤同学家庭非常困难,生活艰苦。2019年春节后老师亲自去了贵州,看到贵州的自然条件,更加体会到山里孩子求学不易,感觉到身上担负的责任。由于地域、教育资源等因素三个学生英语基础很不好,成为他们学习负担。可能远离家乡,有较重的乡音,她们不愿意说话,不能很快融入同学们之中

了解了他们情况,知道他们所思所想,明白了他们面临的困难,老师也更加明确了她所要解决的问题,以帮助他们建立信心。

二、指导学生做好大学学习规划确定每学期学习目标

由于邹方红的工作比较忙,所以每个月只能抽出两次下课中午休息时间,与学生会面,交流沟通。

1、介绍专业特点,使学生对专业有清楚了解。向学生介绍专业

老师情况,专业课程体系,专业特点,人才培养方向与目标,未来就业要求等等,让学生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将来要做什么,使学生提高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注重专业素养及能力的养成

2、帮助学生确立大学学习的目标,做好目标实现的规划。针对

每个同学实际情况进行指导,有的要考研,有的想回家乡做教师,确定未来奋斗目标只是第一步,关键是踏踏实实走好每一步,不断去接近目标,实现梦想。老师要求他们明确每学期学习达到的小目标,不挂科,争取好成绩,并对当学期的专业任课教师特点、要求向学生介绍,对所学的课程性质、地位、学习方法进行辅导,使她们头脑清楚,有的放矢,少走弯路。为期一年的指导效果是4名同学中,刘庭凤、吴梦兰因英语基础问题,成绩不理想,其余2名学生顺利完成一年学业。

3、督促学生平时学习。学业是大学生立身之本,是大学生应当

集中精力努力掌握的老师定期开会了解学习情况,布置读书任务,每学期读一本专业书籍,拓宽知识面,加深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培养学术兴趣。

三、重视立德树人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的爱护、关心、帮忙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意理解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除十分注意对学习要求外,对学生思想道德、品格修养老师也更关注。每次与学生交流,都会提出要求,如何做人,应该做一名什么样的老师?结合专业知识学习,教导学生在学习历史专业课程中,要捕捉知识背后的情感价值观,培养自己优秀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历史先贤那样的家国情怀因为老师认为这样坚持不懈的引导,会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这样他们能健康的成长。

一年的学业导师工作,老师自己也收获很多,对现在的学生更加了解,对其今后的教书育人工作有极大帮助。

相关附件